“今年我们通过‘订单农业’和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,种植钦北大米心里踏实多了。”4月21日,钦北区板城镇种植户刘日德正驾驶着插秧机在田间忙碌,一粒粒稻种被精准播撒到土壤里。
农户使用小型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。黄开碧摄
党建引领三企共舞,订单驱动共富“引擎”
钦北区气候温润,土壤肥沃,产出的钦北大米颗粒饱满,备受市场青睐,为进一步挖掘钦北大米的价值,钦北区积极探索新模式,“订单农业”应运而生。
在该模式下,企业和农户积极签订钦北大米种植收购合同,免费提供种子、肥料和技术辅助,安排车辆到田边回收稻谷,明确收购标准与价格,让种植户“手中有订单,种粮心不慌”。
“我种植了100多亩稻谷,自从有了订单,稻谷不愁没有销路。相比往年,每亩收入提高了近300元,预计今年能有10万元左右的收入。”板城村委种植户罗旺新笑着告诉记者,今年他还要加大稻米的种植面积。
“板城镇整合村集体和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建成板城古窦香米加工厂。同时,探索‘国企+民企+村企’的联合模式,成立广西古窦香农业有限公司,形成了大米产业生产、加工、销售全产业链条,搭建起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稳固桥梁。”板城镇党委副书记车忠翠介绍,在该模式下,企业的订单已带动板城镇及周边乡镇1200余农户增收。
钦北区古窦香大米加工厂。黄开碧摄
“订单+技术”双保障,品质与销路双赢
“订单农业”不仅解决了农户“种什么、怎么卖”的难题,还保障了收粮数量和质量。
在广西古窦香大米加工厂车间内,现代化生产线轰鸣作响,工人熟练地操作机器,稻谷通过自动化工序处理变成一粒粒晶莹剔透的大米等待打包上市。
“公司计划新增建厂房1500平方,增加20余套设备,日加工能力将提升至150吨,预计年产值突破2500万元。依托‘订单农业’模式,我们统一品种选育、标准化种植,确保稻米从田间到加工全程可控。公司的产品不仅销往南宁、钦州、防城港等区内市场,还销往广东、深圳等地。”广西古窦香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永玉介绍。
“除主打高端精米产品外,我们还研发了特色茶饮‘墨米茶’,选用当地墨米与古窦岭高山茶,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,市场反响很好。未来,我们将围绕钦北大米开发更多深加工产品。”杨永玉说。
工人们正在将打包好的优质大米装车外运。何俊霖摄
政企联动强产业,品牌赋能促振兴
从“好米”到“名米”,钦北区正以“一粒米”带动“一条链”,铺就乡村振兴“致富路”。
“去年,钦北区稻谷产量达19.19万吨。我们计划以‘钦北大米’品牌为纽带,组建稻米产业联盟,以龙头企业带动,种粮大户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为种植示范主体,打造‘两个万亩优质稻米生产长廊’和一个精品特色紫米,大力推广‘订单农业’,构建‘企业+农户’利益联结和共享机制。”钦北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宋镇材介绍,钦北区正不断探索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等发展模式,已形成种植、加工、销售一体化产业链,大米产品优质化、标准化、订单化不断提升,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。
文件下载:
关联文件: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